我们总是爱开玩笑说,中国人就是各行各业都想实现“国产”,样样都想争个第一,全世界这么多工业产品,哪一样不能国产都是“中必输”。
虽然这个说法夸张了一点,但确实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追求国产化的“执念”。有很多人不理解,他们都觉得有很多东西明明是国外的“又好又便宜”,为什么非要实现国产化呢?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出生在现在这个美好时代,尚未经历过那些年我们被卡脖子的时光,实际上,对那些为实现国产化而努力的人,我们都应该致以感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说法在国内十分流行,尤其是在建国初期面对建设国家的迫切需要和自身工业实力弱小的矛盾,国家许多高层都持有这种观点,因为直接买和租赁见效快、成本低,能够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快速“重建家园”。
对此,毛主席一直不认同,因为他看见的不仅仅是眼前的短期利益,更是长远的、产业链上的价值,因此对于关键刚需、大量需求和重要的基础产品,毛主席一直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样我们才不会在关键时刻被人卡脖子。
但几十年过去,仍然有人不理解,他们都觉得同样的技术西方国家肯卖给其他人,就是不肯给卖给中国,是因为“体制问题”,如果我们也是一个与西方一样的“资本主义国家”,那一定不会有这些困境,那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西方更先进的技术了。
真的是这样吗?历史的教训早已告诉我们当然不可能。在民国时期,我国虽然弱小,但实施的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而且当时蒋介石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也算是盟友,应该不存在什么“体制问题”“意识形态冲突”了吧?
可当1945年抗战胜利、蒋介石将核武器研究列入日程后就遭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美国驻华大使馆还密函中研院百般阻挠我国筹建核能研究所,由此能够看出,并不是我国换一种社会制度,就不会被西方国家的卡脖子的。
或者说,西方国家是否会将先进的技术、武器装备转让给我国,取决于国家利益。例如,在中苏交恶时期,美国就将UH-60“黑鹰”直升机卖给了中国——尽管只是一个“”的民用版本。
可在当时苏联对于美国的威胁远超中国,美国想拉拢中国一起“遏制”苏联,所以即使我国是一个与他们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先进装备也能卖给我们的。
实际上,西方对我们实施技术封锁,根本不是因为“体制”“意识形态”等问题,归根结底主要是因为中国有一定的概率会发展成为一个“超级大国”,西方国家不希望有人动他们的蛋糕,也不想为自己培养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而且,我们在关键领域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我们要追求国产化,就为了有一张“不受欺负的脸”。
以国防武器装备而言,2009年北约成员土耳其采购防空导弹时,美国、俄罗斯和欧盟都开出了天价,还不愿意转让技术,只有中国价格适中、性能中上、还愿意转让技术,于是,土耳其宣布中国中标。
但美国却带着北约向土耳其施压,要求其不得购买中国的防空导弹,最终土耳其不得不中止与中国的合同,连保家卫国的武器都不能选择一个“合心意”的,这不就是一张“受欺负的脸”吗?
曾经我们也受过这样的欺负,2005年,我们曾向俄罗斯采购34架伊尔-76运输机,合同都签了,俄罗斯却突然表示“成本过高、入不敷出”,要求中国加钱才能继续生产,被我国拒绝后,俄方又开始向我国推销伊尔-76的升级版本——伊尔-476。
在伊尔-476尚未在俄军服役之前,俄媒就开始多次报道炒作声称中国要购买伊尔-476,以制造氛围,试图“强逼”中国买单。
但很快情况就不一样了,2016年我国运-20正式交付空军后,中国要购买俄罗斯的伊尔-76就“方便”多了,我国曾大量购买翻新的伊尔-76“补充运力”,更不可思议的是部分飞机是从俄罗斯军队现役装备中调拨给我国的。
显然,我们现在已经越来越不受欺负了,所以我们要实现国产化,就为了有一张“不受欺负”的脸。
除了在国防领域“不受欺负”之外,我们是一个大国,各个重要领域的国产化能够令我们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这对我们而言极为重要。
如果我们只是一个小国,不容易招来敌对性封堵,那么对于一些需求不大的东西“造不如买”并没有错,但我们是一个大国,对我们而言,完整的工业体系显然更为重要。
一方面,完整的工业体系能够增强我国的对外竞争力,有利于我们生产优质、低成本的产品,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当然,现在在比较优势理论和全球分工合作的大背景下,一些原材料、半成品或者产品进口的成本也许更低,但“无法生产”和“基于比较优势不生产”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
因为在极端情况下——例如两个大国发生战争时——能够自主、快速地批量生产中断战争产品比能够生产数量少而昂贵的高端武器更具有现实意义,毕竟大国之间的技术差距并未达到一方完全没有办法反抗的地步,这时候持续的产能就很重要。
对于我国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当今世界的“游戏规则”是由西方社会制定的,他们在二战后一度垄断了全球的资源和利润,而我国则是这个“既定”的国际规则的挑战者和异类。
因此,我国不仅曾先后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发生过军事冲突乃至战争,甚至美苏还曾想联手对我国进行“核讹诈”,从某一些程度上而言,我们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有着“亡国”的风险,建立一个完整、“不求人”的工业体系,也就成为了我们最为现实的选择。
首先,如果一国具有完整的工业体系,那么国际格局产生一些变化,或者该国与外国发生国际冲突时,其他几个国家就很难通过贸易禁运的方式打垮该国的经济,这能够让该国在国际冲突中占据有利地位。
例如,朝鲜过去的社会经济水平还是比较好的,但自从苏联解体、经互会垮台之后,朝鲜就因为没办法得到足够的石油、高端技术、工业产品而导致经济体系的崩溃,成为了现在这样比较落后的样子的。
我国现在虽然在很多领域都还没能掌握高精尖技术,但真的到了被切断供给的关键时刻,我们仍旧是能够依靠国产的中低端产品支撑整个工业体系的运转,我们的国家并没那么容易被打垮。
例如芯片行业,虽然我国尚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高精尖的突破,但到了真的被切断供给的地步,我们国产的中低端芯片尽管有着良率较低、功耗高、速度慢等缺点,但仍然能够支撑基本的运转。
因为一直以来,西方国家一直依靠“巴黎统筹委员会”对包括我们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了许多领域的技术封锁和贸易禁运,对我们而言,无法国产化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随时将面临技术封锁和禁止出口,这让“造不如买”事实上成为了不可能,我们只可以依靠自力更生来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
而且,即使一些我们还没办法实现国产化的技术或产品能通过进口获得,那这也代表着我们一定要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高价,还得“看人脸色”才能买到。
过去数十年来,无数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已经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某样产品一旦实现国产化,那进口产品就必定会大降价。
在集成电路行业,上世纪80年代初,8086、8088这些成本“微乎其微”的芯片我们都要花高价从外国进口,而高端芯片则动辄遭到“巴统”(即巴黎统筹委员会)的封锁。
当我国实现了集成电路的技术突破后,很快就实现了中低端芯片的国产化,这为我们大家带来最大的优点是将那些原来看起来“高端”的电子科技类产品,送入了寻常中国百姓家。
例如在2004年前后,MP3的价格大多数都在1000元以上,属于比较贵的电子科技类产品,但在珠海炬力做出了国产化的MP3解码芯片后,MP3很快就在中国普及起来;
例如现在一台全自动洗衣机的价格也不过几百元,但如果我们没实现低端芯片的国产化,那光是这个芯片就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几百元。
在新能源行业,2010年时,我们向西方公司购买某种烷烃类气体,大多数西方公司的报价都在4.5万元/公斤左右,而实际上生产这种气体的成本在2.5万元/公斤以下。
后来,我国福建一家公司实现了该种气体生产的国产化,成本大约在2.8万元/公斤,出售的价格为3.1万元/公斤,我们当然选择从国内购买。
在得知此事后,很快西方公司立刻宣布降价为2.7万元/公斤,希望用低价吸引我们购买。
很明显,西方企业是为了用低价击垮我国的企业,并最终实现再次抬高价格、获取暴利的目的,这并不是我们以小人之心度,而是西方企业的“常态”。
以减速机为例,2005年,西门子以12亿欧元并购了一间名叫弗兰德的企业,单看这个并购案其实并不大,但弗兰德是减速机行业的龙头公司,西门子收购它正是为了填补自己在减速机方面的空白。
但这件事情却影响全球减速机行业格局,因为通用电气和西门子都是向弗兰德公司购买减速机的,而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两家国际巨头在许多领域都是竞争对手。
当西门子收购弗兰德之后,通用电气担心此后会被西门子“卡脖子”,立刻转而从中国找了一家公司合作,这让这家中国企业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实现了产值从十几亿到百亿级别的突破。所以不单单是中国,外国也知道在关键领域不能被“卡脖子”。
而且,实现国产化不仅仅说明我们可以省下一大笔成本,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真正途径。
当我们无法生产某种产品时,倒卖这样的产品就可能会产生惊人的暴利,但这种暴利只会让少数人变得“富可敌国”,而大多数人的福利则会因此被削减。
例如在胶卷时代,全球只有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四个国家拥有成熟的彩胶技术,中国那家公司的名字叫做乐凯。
尽管当时我们的技术未必是最先进的,但如果乐凯胶卷的售价是15元,那国际巨头柯达的售价就很难超过30元,但是柯达在苏联可能可以卖到100元的高价。
这就相当于苏联人民为此多付出了70元、损失了70元的福祉而创造出了极少数的暴富者。
无论这笔买卖的过程或形式如何公平,但实际上它带来的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在实现国产化后,不仅仅可以减少相关成本,还能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带动整个社会的共同富裕。
以轨道交通行业为例,2010年,国家发改委批准了一共50条地铁线路的建设,其中机电设施的总成本超过4000亿,如果这些机电设施都要依靠进口,不仅成本将会上涨至少一半,赚钱的也只有外国企业和少数的国内的产品代理商。
而机电设施国产化后,4000亿元的机电设备采购订单将能够创造国内相关岗位40万个以上,让数十万人直接从中受益,而这些人收入的增加又会继续带动其他消费领域的经济稳步的增长,最终推动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因此,在关键技术和设备上实现国产化,是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真正方法,否则永远都只有一小部分人富裕起来。
只不过实现国产化并没那么容易,它需要一代又一代国人的努力和奋斗,它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忍受漫长的寂寞才有机会成功,因此,对那些为新中国实现了国产化而努力奋斗的人,我们都应当致以崇高的敬意。
中国这么庞大的人口,需要全产业!中国这么庞大的统一市场,可以承载全产业!
靠天靠地靠外国不如靠自己!!!自力更生永远没错!!有些人依赖依靠别人成了习惯!!